李建清,壶关县树人小学校长。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39年如一日,始终在贫困山区中小学工作,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帮助山里的孩子挺起了知识的脊梁。他积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并探索出了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从乡村小学到山区寄小,到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再到城镇规范化学校的办学之路,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年他被长治市*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同年12月被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民办教师三等奖”;年山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他“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被长治市评为“小学骨干教师”;年山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他“99年度山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奖;年教师节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师;年9月10日被壶关县人民*府评为“模范校长”。年9月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授予他“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被壶关县委、县*府评为“‘十大’道德楷模”;年5月被省教育学会授予“三晋名校长”称号;年9月被授予长治市第十二届“‘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年教师节被壶关县人民*府授予“模范校长”称号,12月授予“山西省提升明德教育质量优秀校长”称号,年被市文明办授予“长治好人”荣誉称号,年教师节被县*府评为“壶关县模范校长”,年至年教师节连续五年被县委县*府授予“名校长”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学校连续两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安贫乐道,栉风沐雨觅新途 年高中毕业后,李建清选择了担任一名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他清贫而又充实的教育创业之路。 由于勤奋好学,成绩突出,李建清成为了方善小学的负责人。方善小学是全镇条件最差的一所学校,多名师生挤在一所年久失修的破庙里,遇到刮风下雨,师生胆颤心惊……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思索,又反复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学校要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须与现实格斗”等教育理念,经过再三思索,李建清作出了最后的抉择:改造农村,首先改变育人环境,自力更生,创收育人。他与老师们一起制定了方善学校未来建设规划,确立了五年的奋斗目标。即一年搞整顿,二年有提高,三年创特色,五年创省优。
年春,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李建清拿出了他父亲几十年的积蓄,在校办农场里建起了一座小砖窑。从此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学生抬土,教师烧砖,经过一年辛勤的劳动,他们学校破天荒创收元,当年不仅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学条件也开始有了改观。为了使自己动手改造育人环境的路子越走越宽,年李建清又鼓励教师入股,创办了红领巾校服厂。校办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为改善办学条件,改造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当时国家经济尚不发达、人民教育人民办的过渡时期走出了他人生第一步,实现了“以厂养校,以校带村”的办学之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时任会长方明,省教委时任主任宋玉岫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方明还为学校题词“以陶为师,以厂养校,以校带村”。 志存高远,食露饮霜担重任 李建清始终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高度负责,年,面对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能够接受现阶段教育,开始追求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现状,面对农村小学布点多、质量差、效益低、发展缓慢等问题,县教育局决定在百尺镇辖区内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李建清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领导承担了建寄宿制小学的重任,开始了他不知昼夜的第二次创业之路:打报告、写申请、征土地、跑资金……06年春节刚过,省里明德项目部让李建清去办资料,可当时他的父亲病危,在这种情况下他眼里含着泪对父亲说,“爸爸,你要坚强的活着,我去省里明天就回来了。”然而当他回来时父亲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痛哭失声…… 年9月1日——一个令李建清一生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百尺镇明德小学第一届招生工作开始了,原来方善周边十几个小学校高年级学生和川河等9个村的学生,高兴地走进了明德小学。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使命感更强了。他早起晚睡,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中,出台了《百尺镇明德寄宿制小学管理手册》,健全了6种方案,65种学校管理制度。他结合寄宿制学校特点出台并谱写了《百尺镇明德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三字歌》,编写了10余万字的《生活》校本教材,大力开展了“双十”活动,近五年举办各种讲座20余期,成功举办了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脚踏实地,披肝沥胆谋发展 自从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住在学校的第一个晚上开始,李建清再也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每天晚上总是等公寓楼最后一个孩子睡着了,他才去休息,每天早上他总是在起床铃响之前,就开始在校园内巡逻。对于学生他十分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有一个叫闫奥妮的孩子,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家里只有她和爷爷奶奶,生活非常困难,经常周末也回不了家,李建清知道后,便主动承担起接送这个孩子的任务;六(二)班有一个学生叫周年富,父亲是精神病,母亲改嫁,靠爷爷生活,去年父亲病故,不到两个月爷爷也病故,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个孩子也失去了上学的信心。李建清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上门去找这个学生谈心,鼓励他重返校园,并给他免去了伙食费,自己掏钱给他买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李建清心里,学校就是他的家,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节假日,学校都是他最大的牵挂。
年9月,学校第二届招生工作“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远近村子、乡镇的学生大量报名,应接不暇;“忧”的是教室有限、床位不足、餐厅拥挤、师资紧张。为了让这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李建清又一次打报告、写申请、征土地……一座占地面积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于年9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人们的信赖,赢得的是社会的认可,享受的是精神的宽慰。李建清在从事教育工作的30多个春种秋收的岁月里,始终默默地耕耘在农村山区教育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从管理山区小学到创建农村镇办寄宿制小学,直至到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一步一个台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长治日报》等多家媒体单位分别报道了他的办学经验,他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他所在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小学”“山西省模范小学”“山西省全人育人奖”“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长治市模范小学”“长治市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明德之星”等荣誉称号。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年2月,李建清开始担任百尺镇中心校校长,上任之后,他深思熟虑,大胆创新,用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睿智制定了《百尺镇教育改革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任重道远,但他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的建设上,他都用科学、创新的思维,设计、探究、践行着。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他信心十足、豪情满怀。近两年来,他对办好当地人民满意的教育再一次探索,多次深入49个行*村进行调研,走访上千名学生的家长,本着学生能就近便利上学,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又能达到规范办学这一宗旨,全镇形成了小学阶段“3+2+3”的教育办学格局(3所寄宿制小学、2所村办小学、3个教学点)。新教育格局的形成真正解决了偏僻山庄有教学点,人口多的行*村有小学,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小学的问题。经过布局调整和整合教育资源,大大地提高了百尺镇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在市、县调研考试中名列前茅。 转眼到了年,百尺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格局已经形成并稳定,但百尺中学却面临着生源匮乏的困境,全校学生不到60人(当地学生90%在外上学),年初一招生仅十一个学生,教学质量居全县末尾,社会对学校充满怀疑,家长对学校极不放心,现有的学生大部分想往城里走。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县教育局领导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交给了李建清,为了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和家长的重托,他连续几夜,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认真分析中学走到低谷的原因。他走访了前任中学的老校长,听取了老校长的一些意见,制定了《百尺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大胆地提出了“捆绑-糅合-规范”发展的复兴之路。接下来的工作李建清以“三风”为抓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不求一时转变,只求天天进步”的活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学校的“三风”建设取得了明显好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看法逐步有了变化。之后,他又利用暑期新建了学校操场、铺设了跑道,硬化、绿化了校园,改善了育人环境。白天忙来忙去没有时间,他就利用晚上走访了四十多个行*村的部分家长,发放了《致百尺镇小六毕业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召开了家长座谈会,给家长表决心、做承诺:招进一名学生,三年后还你一个优秀的孩子,并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化*策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暑期开学招生中,百尺中学由过去十几名学生增加到二百多名,由一个班增加到五个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留在了当地中学上学。 年,李建清又踏上了第三次创业之路,提出了把百尺明德小学扩为明德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想。为了能把中学办成当地人民满意的学校,他充分利用明德小学的资源,利用家长对他的信任,将明德寄宿制小学改建为百尺明德学校,由1-6年级增加到1-9年级。年9月,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经过两年的努力,明德学校的中学成绩在全县调研中名列全县榜首,家长、学生对百尺明德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信任度有了大大的提升,年招生,中学学生人数已达到名,大量在县城上学的学生也开始往百尺明德学校回流,中小学学生人数达名,占全县13个乡镇学生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连续三年明德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第一。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副厅长任月忠多次到百尺明德学校视察调研。年5月中旬,山西省教育厅在长治召开寄宿制学校现场会,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走进了百尺明德九年一贯制学校,看了学校的各项精细化管理,听了李建清校长在创办“吃的好”“住的好”“学的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道路上的一些做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放眼未来,大刀阔斧搞创新 年暑假,县城树人小学的老校长退居二线,县教科局急需聘任一名校长接任老校长的工作。树人小学是壶关县的一所新建小学,占地面积亩,学校拥有教学班72个,教职工名,学生名,学校规模大,人数多。教科局非常重视,就采取了在全县校长中进行公开推选的办法。经过二推二选一聘任,李建清同志被县教科局聘任为树人小学校长。当接到聘任书时,他的心里非常复杂,让他离开花费多年心血建设的学校,舍不得;教科局的聘任对他又极具挑战性。当学生和家长得知这个消息后,有的给他打电话,有的亲自去找他,想让他留下。但是上级领导考虑到百尺的教育已沉淀了优质文化,师生中无需提醒的自觉和良好的三风已经形成,而树人小学更需要一位魄力大、干劲足、能力强、敢担当的领导。于是李建清离开了他工作30多年的学校,踏上了新的工作征程。 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面对新的学校,李建清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五大校园,实施三步战略”的五年发展规划。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树人小学文化校园建设已初具雏形,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得到有效实施,两个习惯,七项能力正在逐步形成;5月30日,树人小学成功开展了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抖音大赛活动,讴歌了最美的逆行者。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感恩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第二是绿色校园建设有声有色。校园达到了人均一盆花,班均三棵树(理想树、知识树、荣誉树),每个年级都有劳动种植基地。第三是书香校园建设卓有成效。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买一本,读百本”读书活动,班班设有图书架,学校倡导每位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另外学校还组织人员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篇》,收集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首古诗词和句格言,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天记住一句格言。并把每年12月30日定为校园读书节,把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第四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开展,校园网络实行全覆盖。学校在班级管理上推行“小黑板”管理,评价教师采用大数据管理平台。每个教学班均安装了一套视频和音频一体化监控设备,学校能随时把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也达到了%。第五是特色化校园建设大步向前。学校乘长治市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的东风,共开设20个社团,培养了学生多种兴趣爱好。为了充分利用每日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学校推出了两套树人小学高密度古诗跑步操。在琅琅的古诗韵律中,师生既健了身也健了心,课间活动生机勃勃。学校还在校园中专门开辟了“红领巾山楂园劳动基地”“红领巾桃李园劳动基地”“农作物种植劳动基地”,这些基地的开辟,培养了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想劳动的思想。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树人小学校园建设迈出了雄健的第一步。 今后李建清将带领广大教师朝着五大校园建设的第二步迈进,力争使树人小学“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创特色”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李建清的办学思路,他在当地百姓心中口口相传,当地人都这样评价他:建清到哪所学校,哪所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他是孩子们的福,也更是我们这些家长的福啊! 幽幽青山磨不去他的韧性与锐气,不懈的追求让他雪松屹立,绘蓝图,谋发展,他的坚守与担当,铸就了一校之*。他不计日夜、路远、地偏,撸起袖子拼命干,朝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放心的学校的目标不断奋进。 秦风明秦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