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6月12日-14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中医经典必读”培训班在杭州之江饭店顺利举行,全省近名各级中医医师、西学中人员集聚于此,研精覃思,推本溯源,听六位中医药名师解读经典原著,深入感悟临床真谛!会上,浙江中医药大学宋捷民教授作《神农本草经必读》主题讲座,现将讲课文稿整理推送,以供大家学习、分享。
若成名医,除精医术外,必熟药物。
目前不用陈皮用新皮。当归辛而不甘。“药典无复制”(首乌、熟地、*精),“医生笔下无人参”。虫草长期服用会危害人体。是要陈药没陈药,要复制没复制,要鲜药没鲜药,要道地没道地,要经典没经典。再好的医生也治不好病。
要熟药物首先必学《神农本草经》。
1.《神农本草经》为药学之首。2.是秦汉前用药之汇。3.为四大经典:不看《本经》,不知药性,不解方义,如何施治。枳实、桂枝、续断、阿胶,赤芍、半夏、首乌。4.中药知识分级:初级(大学),中级(专论),高级(经典)。
《神农本草经》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有石草虫之分,草被泛指为植物,植物类药占中药的85%以上,古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几千来相沿把袓国药物称本草。“经”一指书籍。二指思想理论、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神农本草经》是一本经典的用药标准及用药理论指导书。因此称为经。总结了汉代以前三千年的中医用药经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性。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所以经常听一些名老中医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来指导用药处方。
一、《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一
《本经》药物分类非常科学,三品分类,即上品养命长寿、中品健康预防、下品治病。
上品药
《神农本草经》曰:“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医学提倡“天人合一”,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岁。所以上品药的主要作用是,主养命以应天,使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中品药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有*,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性是指人类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包括人的体力和脑力。其下降可导致致病因素(邪气)入侵。形成疾病。而中品药的主要作用是,主养性以应人,达到遏病补虚羸的目的。
下品药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对于以邪甚的疾病,中医往往采用祛邪为主的方法,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下品药的主要作用是,主治病以应地,能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病。
二、《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二
(一)临床剂型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六味地*丸以丸剂为优,玉屏风散以散为胜,大秦艽汤以汤为良,龟鹿二仙膏以膏为良。乌鸡白凤丸以丸为良。
(二)用量
若用*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1.常用量与实际使用量的问题!2.药物应有冲击量,维持量。3.药典与国际接轨,控制药物质量,不写用量。
(三)配伍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从君臣佐使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看目前大方。病多而杂,药效不到。以方立君臣佐使,以层次代君臣佐使。《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三、《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三
《神农本草经》提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本草经集注》提出了六大陈药,即“凡狼*、枳实、橘皮、半夏、麻*、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中医用陈字命名方剂,如 的“二陈汤”。吴仪络在《本草从新》中曰:“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精新者,如南星、半夏、麻*、大*、木贼、棕榈、芫花、槐花、荆芥,枳实、枳壳、橘皮、香欒、佛手柑、山茱萸、吴茱萸、燕窝、蛤蚧、沙糖、壁土、秋石、金汁、石灰、米、麦、酒、酱、醋、茶、姜、芥、艾、墨、蒸饼,诸胶之类。皆以陈久者为佳。
1.消辛燥之劣——陈皮、佛手2.减*烈之弊——吴茱萸、芫花、升药3.脱火*之气——胶类、沙糖、墨4.增强药物功能——陈棕榈、山茱萸、槐花5.增强炮制作用——陈胆星、半夏、别直参、白凤丸、曲类药6.去腥臭味,增香——人中白、酒,醋
新鲜为优,干亦以新者疗效好
寒凉性新鲜药品较干品偏凉偏润;气醇香烈之新鲜药品较干品味浓力峻;新药汁鲜纯,生津润燥之性强于干品又不滋腻;临床用药轻灵,新鲜药轻可去实,达三两拨千斤之效。如鲜姜、鲜葱白、鲜芦根、鲜竹叶、鲜佩兰、鲜石菖蒲、鲜麦冬、鲜石斛、鲜荷叶、鲜紫苏、鲜薄荷。
1.新产药物成份含量高——鲜鸭跖草、鲜垂盆草、鲜芦根2.加热易破坏或减效——鲜青蒿、鲜地*3.含挥发性物质多——鲜姜、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4.鲜品捣烂外用为优——鲜金钱草
四、《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四
现中药学教材将《神农本草经》内容删除45%,使《神农本草经》之药性丢失,对古代方剂,方解药理不通。
(一)《本经》药物功效众多,下为今已很少用者
人参——除邪气甘草——坚筋骨,长肌肉龙胆——主骨间寒热续绝伤署豫——除寒热邪气牛膝——伤热火烂,堕胎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牡桂——补中益气辛夷——明目女贞子——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禹余粮——主咳逆,寒热烦满,症瘕鞠华——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天门冬——主诸暴风湿偏痹续断——妇人乳难赤箭——主杀*精物、蛊*恶气木香——不梦寤魇寐独活——金疮,贲豚,女子疝瘕蛇床子——癫痫五加皮——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杜仲——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麝香——蛊*,去三虫。不梦寤厌寐桑螵蛸——疝瘕石膏——产乳当归——洗在皮肤中瞿麦——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秦艽——下水,利小便百合——补中益气贝母——邪气,金创,风痉*芩——逐水茅根——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紫菀——去蛊*,痿躄,安五脏石苇——主劳热邪气牡丹——中风瘈疭、痉,惊癇邪气,除症坚代赭——主*注贼风蛊*,杀精物恶*,腹中*邪气半夏——止汗大*——推陈致新,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白芨——胃中邪气,贼风*击,痱缓不收知母——肢体浮肿,下水藁本——味辛,温。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白薇——主暴中风,忽忽不知人,狂惑,温疟洗洗海藻——腹中上下鸣泽兰——中风余疾薤——主金创,创败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萹蓄——味辛,平。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干地*——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丹参——肠鸣幽幽如走水,益气泽泻——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地肤子——补中,益精气。耳目聪明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酸枣——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安五脏血余炭——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仍自还神化龙骨——主心腹*注,精物老魁,女子漏下症瘕坚结,杀精物阿胶——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安胎
(二)《本经》药物效用解难举隅
干地*——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1.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除痹《保命集·卷中》中大秦艽汤治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其中地*逐血痹,除痹(地*清热益阴,有熟地)。临床报道:地*合剂治60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独活寄生汤,治久痹筋骨痿软,其中地*主折跌绝筋,填骨髓,除痹(地*养血)。
2.除寒热积聚,《金匮》大*蟅虫丸活血破瘀,通经消痞。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其中地*除积聚。干地*——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3.炙甘草汤《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方解: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但《本经》逐血痹,《名医别录》谓地*“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4.作汤,生者尤良。大秦艽汤,独活寄生汤,汤者荡也。入煎剂尤为流动活泼。
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1.主胸胁痛如刀刺——血府瘀逐汤,主活血2.腹满,肠鸣幽幽——参苓白术丸,主止泻3.惊恐悸气——天王补心丹,主安神(现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秦皮——味苦,微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
1.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秦皮接骨胶囊,藏药,活血散瘀,疗伤接骨,止痛。用于跌打,筋骨扭伤,瘀血肿痛。秦皮、川西小*菊、龙骨、川贝母。医院研究表明:秦皮可明显降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的NO等物质的释放,达到治疗骨关节炎的目的。
2.久服头不白。驻颜苣蕂丸(出圣惠方)治发白令黑。补益鬓颜。其中秦皮乌发。(现在)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肢体浮肿,下水,《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其中知母下水消肿,(知母清热养阴)。
大*——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1.推陈致新,国医大师朱良春以其亲身之体验,认为大*确有推陈致新,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 三酯及利胆消石之功。
2.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苦味量轻,可健胃。大*健胃冲剂,医院治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雷尼替丁无差异,且90%病人在服药4~5天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暖气、返酸等症状明显缓解。认为大*有明显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可作为抗溃疡治疗的中药。
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1.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利胆、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等作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胃炎70例,有效率93%。
2.久服轻身——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作用。柴胡皂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药理作用。大柴胡汤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有效。
3.明目——柴胡注射液也可治疗单疱病*角膜炎,能促进溃疡愈合,后层皱折及实质层侵润水肿消失,有助于恢复视力。
五、《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五
“寒热并用”
1.治寒热之药多达百余种
《神农本草经》中,上中下三品,治寒热之证的药多达种,几近全书药味的三分之一。其中上品药34种,中品药42种,下品药30种。
2.寒热之证复杂多样
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书中种治寒热药物所治的寒热之证,相当复杂,而且变化多端。《本经》所治的寒热错杂之证复杂多样。有与六淫有关的,如中风寒热、风湿寒热;又有与脏腑有关的五脏六腑寒热、脾胃寒热、膀胱寒热;有部位不同的茎中寒热、骨间寒热、皮肤往来寒热;还有病机不同的寒热结气、心下邪气寒热;或病证不同的积聚寒热、呕逆寒热、寒热*注、寒热泄痢等。
3.寓“寒热并用”于药物功效中
《本经》的药物则不同于现在,不少药物具有寒热双除的功效。不少人在论及《神农本草经》用药特点时,都认为这是《本经》的一大特点,即“双向调节作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中,有不少具有除寒热邪气的功效。如甘草,除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滑石荡胃中积聚寒热;枳实除寒热结;署豫除寒热邪气。
4.寒药治寒证,热药治热证
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运用中,体现“寒热并用”特点的另一方面就是;寒药治寒证,热药治热证,如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麻*味苦,温。去邪热气。橘柚(陈皮)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茜根(茜草)味苦,寒。主寒湿风痹。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此乃用药之常理和基本法则。反之,寒药治寒证,热药治热证,则寒证更寒,热证更热,必致人于死地。但《本经》认为温性之药若与寒药并用,则可治热证。而寒性之药若与温药并用,也可治寒证。寒药治寒证,热药治热证,均须“寒热并用”才能实现。
我们认为“寒热并用”应用,不但频频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而在《神农本草经》药物之中,“寒热并用”配伍原则,运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本文源自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百癜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hq/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