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叫“年”,本来它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逢新年之际,便出来糟踏壮稼, 人和动物们,人们非常痛苦。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子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狼狈而逃。于是人们知道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于是每到新年时,人们就在家门口贴上红对联、放鞭炮、挂灯笼,院子里烧柴火、用刀剁肉,发出声音来把“年”吓跑。
2、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物,深受人们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
(1)三国时期,记载那时就有像月牙一样的食物,叫做“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外形差不多。
(2)到南北朝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有些地方的人们吃饺子时,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3)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3、过年为什么要出去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脸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利的话语。
4、过年为什么要发压岁钱?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烧。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儿。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由于“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祝大家新年快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