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在祖国医学中没有原发性肝癌这个名称。其症状体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概属"症瘕积聚""肝积""臌胀""*疸"等范畴。
如《难经》中说:"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疸"。
又如隋代巢氏《诸病源候论》积聚候中记载:"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胫寒,胁下痛引少腹……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癖*候中记载:"气饮停滞,积结成癖,固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清,故胁下满痛面身发*,名为癖*"。
中医学认为本病原因有血瘀气滞、脾虚湿聚,热*内蕴等,如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日积月累,而成积聚。
张子和谓:"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因"脾虚湿聚,寒气侵袭,饮食失调,脾阳不运,湿痰内聚、气血瘀滞,积块而成。"湿郁化热而现*疸。脾气受伤而致水肿腹胀。
《灵枢·百病始生篇》谓:"积之始生,得寒乃生。"热*内蕴,嗜酒过度或邪*外侵,湿热郁蒸而致*疸、鼓胀等症。
遵古人"积聚"之形成与体内的"正气不足""邪气留滞"有关理论,导师认为肝癌大多属"正虚邪实",邪实表现为胁痛、纳呆、腹胀、便秘、甚至出现发热、*疸、腹水等;正虚多为耗气伤阴,表现为乏力、消瘦、贫血、低热、舌红少津等气虚阴亏之象。
中医根据辨证将肝癌分为肝气抑郁,气血瘀滞、热*内蕴、气阴两虚四型。
分别治以疏肝解郁,以柴胡、郁金、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以当归、杭白芍、沙苑子柔肝养血、八月札理气活血,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活血化瘀以莪术、三棱、赤芍、地鳖虫、活血破瘀、降香、延胡索、郁金、八月札、理血行气止痛,以炮山甲、生牡蛎软坚消积;清热解*利湿以丹皮、山栀清热解*凉血、以金钱草、茵陈、苦参片、田基*清利湿热退*,以厚朴、大腹皮、莱菔子行气导滞而消胀。益气养阴用生地、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肉、鳖甲、北沙参、半边莲、丹皮、白芍、青蒿。
中医治肝癌并非一成不变而根据癌症早、中、晚期的不同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如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体征,仅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此时在辨证的基础上用疏肝解郁、健运宽中等法治之;若病情发展,出现热*壅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时,则清热解*利湿为主;如到晚期,*疸加深,出现腹水和恶液质等情况,则益气健脾利水以扶正为主而不宜用苦寒或温燥等克伐正气的药物。
中医强调使用疏肝理气药时力避温燥劫阴。选取药性柔润、理气不伤阴的八月札、合欢皮、郁金、香附、枸橘李、绿萼梅。选用清热利湿药时,主张避用易伤阴败胃,克伐正气的苦寒之品,而喜用性味甘淡平或微苦微寒,清热利湿不易伤阴之品,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半边莲、田基*、垂盆草,石上柏等。
至于扶正中医则根据"知肝之病当实脾"的经旨,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的药物为主,如*芪、白术、白扁豆、淮山药、天花粉、女贞子、墨旱莲、炙鳖甲等。尽管肝癌恶性程度高,但只要辨证得当,仍能使症改善,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等指标下降而延长生命。
温馨提示:
可以说,现在有肝病的人不少。很多人不明其中的道理,导致投医无门,调治无效。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 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何为多汗、额头出汗、手脚出汗、半身出汗中医:活血化瘀就用这三种中药,建议收藏中医:找准止汗穴,再也不用担心流汗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