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睿德教育恭祝全国人民、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睿德教育的学员家长朋友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那么你了解春节吗,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它有什么传说故事,春节的起源又是怎么来的,这些你都知道吗?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春节吧!
?春节的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前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在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
民俗专家解释,过去老百姓平时吃不上豆腐,认为豆腐是“好东西”。而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备起来,以备正月里食用。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 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腊月二十九: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也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才能烧完。
?腊月三十
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贴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现在人们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
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吃年夜饭、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正月初一:鸡日
早起: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所以要早起。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给压岁钱:压岁钱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贴画鸡: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怪邪气。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团圆饭: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正月初二:狗日
祭财神(开斋日):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迎婿日:出家的女儿要携夫婿及子女回家过年。
?正月初三:猪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猪的日子,故称“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传统习俗要烧门神纸。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五:牛日
牛日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马日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正月初七:人日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八:谷日
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九:天日
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
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贺老鼠嫁女: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正月十一:子婿日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正月十二:
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 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主要活动有:灯会、吃元宵、演社火。
猜你喜欢:
珠海睿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普及全脑教育、还孩子快乐童年!】
更多教育资讯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贵州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jg/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