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将*不怒自威,但却少有人知道人体也有个不怒自威的脏腑,它被誉为“将*之官”,主管着一身的防御与情绪调控。然而,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天空飘来五个字儿——一天竟是事。倘有顶不住压力的时候,往往也会怒发冲冠。这样真的好吗?这样其实容易伤肝。肝若病了,该如何是好?且看内科专家妙手起沉疴!
陈老对肝炎的治疗,在急性期以茵陈蒿汤为主,亦可用舒肝和络加清热解*药。急性或迁延性肝炎,凡有消化障碍,都用舒肝和络饮加减。慢性肝炎时间尚短,消化障碍在一般程度的,仍用舒肝和络饮。正气不足,消化障碍明显或见机能低下之象,则用柴牡附龙煎。
清肝疗法之茵陈蒿汤及清热解*利胆退*诸法,为医家所共知,兹不多所引证。保肝疗法之育阴助阳醒脾悦胃,一则为常法,最为病家医家所乐用,二则滋阴助阳之药,药力发挥较缓,有时炉火虽熄,余烬未尽,偶有感染,多有复发再燃之虞,故不可不防。因而陈老仅在使用舒肝和络之时,酌增一般温养滋泽之品,亦能收到标本兼顾之利,故本文不作详述,现谨将先生两个经验方的组成及随症加减分述如下。
1.舒肝和络饮柴胡9~12克,生牡蛎(先煎)30~40克,香附9克,乌药9克郁金9克,石菖蒲9克,苍术9克,厚朴9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24克。
治疗作用:舒肝和络。适用于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消化障碍、湿热郁滞。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祛瘀泄热,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二药同用,升中有降,既有疏肝解郁、化瘀解凝、软坚利水作用,又有泄浊排*、推陈致新作用,为本方主药。香附、乌药调气活血、疏肝和胃、顺气消痞。郁金、石菖蒲活血解凝、利胆泄热、调畅气机。苍术、厚朴温中燥湿、宽胸利膈、散满行滞。夜交藤、合欢皮和血安神,兼可解*止痛。本方旨在疏肝,法在通利,凡是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消化障碍的肝炎病人,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柴牡附龙煎柴胡9克,生牡蛎(先煎)30~40克,制附子6~9克,龙胆草6~9克,石决明30克,白蒺藜9克,青葙子9克,女贞子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桃仁9克,郁金9克,白术9克,甘草6克,生姜6克。
治疗作用:振奋气血、强肝逐邪。适用于慢性肝炎肝功代偿不济,纳欲呆滞甚或消失,精神困顿,虚火内燔,邪*伏匿,补之则困顿更甚,纳欲益呆,清之则气怯神萎。
方解:柴胡、牡蛎同用,对内宣畅气血,对外抗邪解*。制附子、龙胆草同用,温通清泻,各得其宜,既能强肝扶阳,又能泻肝健胃、清热消炎。此四味为本方之核心。肝开窍于目,凡明目之药,多能益肝,如石决明、白蒺藜平肝息风、疏肝祛障。此外,青葙子、女贞子、当归养血柔肝,赤芍、牡丹皮、桃仁、郁金调肝化瘀,白术(或用苍术)、甘草、生姜健脾开胃。
随症加减:
(1)潮热:加银柴胡、白薇,有汗用地骨皮,无汗用牡丹皮。
(2)食欲不振:有内热者用苦味健胃药,如小量龙胆草、*连、大*等;无内热者用辛味健胃药,如生姜、川椒等;湿热内壅者用芳香健胃药,如陈皮、豆蔻、藿香、佩兰等;无积滞者加大腹皮、炒鸡内金;有积滞者加焦山楂、炒麦芽等。
(3)恶心呕吐:寒加陈皮、姜半夏;热加陈皮、竹茹,或加左金丸。如见关格顽呕、滴水难下者,以玉枢丹碾末舐服之。
(4)肝区疼痛:急性肝充血则见灼痛,多拒按;慢性肝淤血则隐痛,痛少胀多,不拒按;肝凝瘀者则偶有刺痛,疲惫则发,喜抚摩;肝硬化程度越深,肝区疼痛反渐消失,该痛而不痛,病益深矣。一般疼痛可加延胡索、川楝子;如胀痛加姜*、枳壳;灼痛加白薇、赤芍、甘草;刺痛加桃仁、红花、地龙、三棱、莪术;痛甚不已者加制川乌、生甘草。
(5)凝瘀:加蒲*、五灵脂。
(6)肝大:加当归、青皮。肝充血者以清利为主,肝淤血者以温通为主。
(7)脾大:加水红花子、炙鳖甲、土鳖虫、炮山甲。且柴胡、牡蛎须加大量用之。脾亢而出现动辄牙龈出血、皮下紫癜者,加补骨脂、骨碎补、女贞子、旱莲草或连翘、白薇以清之。
(8)泄泻:无滞者加葛根、防风、白术、茯苓;有滞者加炒神曲、焦山楂。属寒加炮姜;属热加*连。
(9)便闭:虚闭加首乌、肉苁蓉;实闭加大*、桃仁。
(10)积水:加水红花子、泽兰、黑牵牛、陈葫芦。
(11)*疸:加茵陈、山栀。阳*加*柏、*芩、连翘;阴*加附子、桂枝、干姜。
(12)腹胀痛:向周围放散者为气滞,加大腹皮、青皮;刺痛有定处者为血瘀,加桃仁、赤芍、丹参。
(13)体虚:气虚,可酌加*芪、太子参、*参、白术、茯苓;血虚可酌加首乌、巴戟天、地*,补血而伍壮阳药,意在阴阳和调,这也是陈老的经验特色;阳虚可酌加附子、桂枝、生姜、大枣;阴虚可酌加沙参、麦冬、石斛、知母。
(14)神志异常:兴奋型可酌加磁石、龙骨、甘草、淮小麦、酸枣仁、远志;忧郁型可酌加益智仁、川芎、合欢皮、夜交藤。
以上加减,二方咸宜。方中药味原有者,可视情况不加或酌加重用量。
陈老在以上治法的基础上,当遇上慢性肝炎伴有早期肝硬化者,不管有无腹水,常加服施今墨大夫的肝硬化丸,效果颇佳,亦一并抄录于下:
肝硬化丸
柴胡45克,枳实60克,郁金30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当归30克,白芍60克,川芎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30克,白人参30克,白术60克,茯苓60克,甘草30克,砂仁15克,苍术30克,厚朴30克,法半夏30克,乌药30克,黑牵牛30克,地龙30克,上肉桂15克,川楝子30克,血竭30克, 30克。
上药共研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6~9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3.治肝药物举略上面所介绍的经验方及随症加减药物,是陈老的经验及习用药物。然具有清肝、疏肝、保肝作用的药物远不止此,故陈老将众多的药物进行分析筛选,作了一些归纳分类,亦略举于下,以供参考。
(1)具有清肝作用的药物:败酱草,茵陈,连翘,金钱草,板蓝根,山豆根,田基*,垂盆草,铁扁担,白毛夏枯草,平地木,白花蛇舌草,虎杖。
清热解*的中草药很多,前人常用之金银花、龙胆草、*芩、*连、*柏等,均为今人应用于肝炎方面。此外有利胆作用之金钱草、山栀、小蓟、姜*等,亦应用于肝炎。至于为民间所习用的中草药更不胜枚举,兹不赘。
(2)具有疏肝意义的药物:柴胡,丹参,片姜*,郁金,五味子,泽泻,白芍,厚朴,海藻,昆布,莪术,桃仁,鳖甲,穿山甲,夏枯草。
如前所述,疏肝药中应包括调气活血、化瘀解凝、通络利水等祛障之品,故临床常用药中如木香、香附、乌药、陈皮、当归、川芎、红花、延胡索、川楝子、大腹皮、车前草、木通、白茅根、大*、土鳖虫、合欢皮、三七、蒲*、三棱、大戟、甘草等均可适当选用。
(3)具有保肝意义的药物:蜂乳,灵芝,何首乌,枸杞子,*芪,太子参,*参,*精,白术,甘草,北沙参。
中药具有保肝(包括上文所说之醒脾悦胃)作用的药物很多,连同以上清肝、疏肝类药,均可根据各家日常习用而临床验之有效者斟酌损益,不必胶柱鼓瑟也。
以上所介绍的,是陈老积多年的临床经验用以治疗肝病的方法,意在试图将纷杂的肝病之各种病理变化及症状表现,归纳于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之下。当然,此仅一家之言,且肝病之患者老少禀赋、地土方宜均有不同,要以几个经验方一成不变地应付千变万化的病情,自然难以完全胜任。所以先生又根据不同的症情,提供了他随症加减的经验,以及一些具有清肝、疏肝、保肝作用的药物,以供斟酌。兹录其临证验案于后,冀能为诸同道临证时提供参考、借鉴。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二版)?内科专家卷:陈苏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陈熠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jg/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