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重启号角赋能产业发展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形成的发展规划中,结合上海国际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和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勾画了打造“五大平台”的蓝图。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这个中国 的国际认证A类电影节,建设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助推平台。虽然因疫情影响压缩了举办规模,但是,本届电影节坚持从困难中突围,联合各方力量,强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系列新*策、新项目、新计划、新作品在电影节这个平台上纷纷出台、亮相。
松江区继去年发布《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和被称为1.0版本的“松江16条*策”之后,这次为企业创造生态优良的服务环境,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集聚效应,又公布了力度更强、范围更大的2.0版本“松江16条”扶持新*,扶持资金出现成倍的增长。推出的新*策中还包括,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以创新再上台阶的思路,尝试建立“完片担保”模式,为投资人和制片商提供金融服务保障;运用大数据、多维度监测等手段,建立影视产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体系,提升影视企业科学量化决策水平等,被行业人士普遍称为“助力行业纾困的‘ 级’大招”。
浦东新区充分发挥国际度假区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在电影节期间开启“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同时,启动了搭载影视后期全流程功能设施的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面向海内外吸引影视机构落户。浦东新区还发布了“版”影视产业扶持*策,扩大资助范围和力度。其中,不但有对应“一带一路”主题设立的“机构落户资助”,还有鼓励中外合作的“本地化摄制补贴”,以及推动创作的“作品创制研发”奖励,助力影视作品“走出去”的“影视宣发及交流”补贴等。浦东新区的系列影视新*,提升了影视机构走出疫情困境的信心,当场就有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和度假区重点企业签约。
电影节期间,在徐汇滨江国际传媒港举办的“中国影视之夜”,更似一团火焰,助燃影视行业重启的热情。这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承办的直播活动,采用“佳作推荐人+ 影视作品”的形式,把一部部尚未露面的影视新作推到了大众眼前。成为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片的中国影片剧组,也纷纷从各地赶来,出现在映后观众见面会和媒体见面会上,剧组人员们讲述拍摄经历、表达创作感悟、宣布公映档期,向人们传递着电影人逆风飞扬的滚烫情怀和砥砺前行的积极信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