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垂盆草 > 垂盆草养殖 > 正文 > 正文

采访300个家庭的结论所谓情商不过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21 10:13:25

“情商”这一词,现在被过度消费了,很多人对高情商的定义是职场上八面玲珑,能言善辩,左右逢源,少劳多得;家庭中呼风唤雨、相处有术,不会受气,备受宠溺。

甚至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情商高,也是看是否有公众表现力,语言是否成人化,甚至看他是否能支配一个成年人?因此,市面上也有很多打着提高情商旗子的机构,在生搬硬套地教一些无关情商的技能。

在这两年我累计采访了个未成年人家庭,多位心理咨询师、中小学教师之后发现:家长的情商与孩子学习成绩有着紧密的关联。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成年人不适,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请忍耐。

一、情商到底是什么?

真正的情商并不高深,只是如智商一样的指标,是一个人正常发育的参数,主要参考值是情绪、意志力、抗压力等品质。由于意志品质不可量化,个体化差异大,所以“情商”的表现常常被具象成为口才好、爱表达、有眼色、懂道理、会权谋,有心机。然而一个正常人的成长必备恰恰不是这些末端技术,而是对内的情绪管理和对外的情感处理。

但是,中国孩子普遍缺乏情商教育,情商不是知识,学校不能统一培养,不是社会没有这个氛围,而是在个体家庭教育中缺失了。很多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很强,但情商确实是个缺陷。真正的高情商体现在危机选择、困难处理、心态调节、高压适应等方面的得当应对,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分低能、很会与人打交道、早早学会理财等等粗浅的生活表现。

情商高的孩子不一定从小就出类拔萃,但是孩子的情商低一定会成为健康成长的阻碍,再优秀的智商也很有可能被低情商拖了后腿。

而孩子的情商从哪里来,最直接的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受访的中考生中,几乎所有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提到了一点,叫做“合理宣泄情绪”,这样的孩子心情垃圾很少,有很大的空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橘生华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是一套非常符合中国学生的科学教材,是按照每一个正常孩子都能学会的目标来设计编写的。在受访的家庭中,同年级的学生,为什么成绩会慢慢拉开差距呢?“别人家的孩子”除了学习好,还有什么和自己家的孩子不一样呢?——差距在于家长的情商。

孩子的情商与先天的关系不大,后天的环境培养占据了主要因素。有个无聊的实验很能说明问题:两盆一模一样的鲜花用同样方式栽培。唯一区别是一盆每天有人赞美它、安慰它,另一盆每天对它咒骂、抱怨。三周之后,被赞美的花依然美丽,被咒骂的花早早枯萎。

孩子正如这盆花,自己的生存环境就是每天朝夕相处的父母。如果孩子每天听到的是父母正常有爱的交流,感受到的是和谐氛围,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家很安全,父母可靠,环境舒心。即便是有了冲突,父母妥善的处理方法也会让耳濡目染的孩子学到事件处理的方法,重点就不再是这一冲突有多可怕,因为总能过去。

耳濡目染中,孩子学习到的就是父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即便自己遇见了类似的问题,也无需苦思冥想找最优解,直接就有一个父母示范的排解苦恼的恰当方式应对,这无疑给孩子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心力。

相反,很多疏于情绪管理的父母,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焦虑、恐惧、思虑过度等情况,如果孩子经常浸泡在父母的相互指责嫌弃以及冷暴力中,甚至还要被父母的坏心情波及,直面家长暴怒之下的恐怖,幼稚地处理本不属于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这样的孩子已经活得担惊受怕身心俱疲,这么大的内耗,专心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不少孩子看似家庭物质条件丰富,但是精神世界窘迫不堪,孩子无权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父母对自己的方式,除了承受别无他法。家长心情郁闷尚且能够喝酒买醉,逛街消费,你指望孩子拖着疲惫的内心做几套模拟题来排解伤心吗?试问,成年人业绩压力大的时候,是不是靠学习微积分和量子力学舒缓心情的呢?

很多家庭的孩子常常处在走投无路,求告无门的境遇当中,有些孩子做出极端举动,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有些伤在儿时表达不出来或者都忘记了,但不证明伤害不存在,无法治愈的那一部分会随着年龄增长、境遇复杂而慢慢表露出来,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可怕的是如果意识不到就会代代相传。

三、你是不是“欺凌”孩子了?

学外语时经常收听外文音频,目的是为了灌耳音熟悉语言环境,好让下意识的记忆能够存储外文信息。如果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区存储的信息是父母的争吵和控诉呢?

还记得抖音上那么令人心疼的少年的嘶吼吗?——“你让我买菜我也去了,你还让我怎样?”孩子远远比家长想象的要承受得多,他们只是年龄小,不是心智不全。

几位心理咨询师说,明显的恶性校园欺凌逐渐减少,但是由于观念错误和家庭危机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压迫,却时常发生。

《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以家人为名》几部影视作品,很真实地描写了少年的内心和真实的父母心态,也让人们正视校园欺凌的存在,并且客观地推翻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传统定义。

父母虐童事件诸见报端,有些无知的父母生孩子也不是出于爱和希望,而是意外的惶恐,夺利的筹码,甚至是前程的*注。不少父母把自己的无能为力投射在弱小的孩子身上,把对自己的不接纳变成了对孩子的攻击。是人就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犯了错却从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交代,甚至是碍于面子,把错误合理化让孩子全盘接受,不允许反驳。

人之初,无善恶,所谓善恶是人生路上一次次的选择,这是我一直秉承的观点。有很多的校园“霸凌事件”难道真的都是看了《古惑仔》学会的吗?如果孩子的内心从小被自信、勇敢、阳光填得满满的,怎么会靠欺负同学来证明自己威武强大,又怎么会任人欺负而不敢作声?

家长需要反思,是不是每次你的孩子让你不满意时,你都是仗着自己掌握家庭优势资源,在强迫一个身心都不如你强大的小孩子妥协?

尽管我们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刻意欺负孩子,但是人性使然,在极端条件下你选择的是考虑自己,还是孩子?人性有一面是自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相。提供物质成长环境是未成年监护人的义务与责任,不是兑换日后孩子忠诚和顺从的筹码!

四、你对孩子视而不见他就会关上心门

在受访的小学12到15岁的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就把自己关进屋子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不体谅大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排除亲情关系看矛盾双方,被支配一方不再接收灌输,支配方吃了“闭门羹”就恼羞成怒地给对方打了恶性标签。家长从未反思过,自己从什么时候先开始不认同孩子的感受的?或是从不愿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认为他们也有道理?

作为家长,比孩子年长二三十年,阅历丰富不言而喻,如还要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理解自己苦楚和不容易,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

情商高的家庭,并非没有问题,只是问题可以被各个击破,不至于变成疑难杂症。孩子在每一次冲突中学习到的是能力而不是独自慌乱地消化负面情绪。相反,处理不好自己情绪的父母,会持续在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环境,为了生存,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用相适应的情绪和表现来对待,甚至形成另一种性格。如果家长自己的问题长期占据孩子的心理内存,如果常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你的孩子再有些英雄一般的拯救欲和责任感,超乎年龄的懂事和坚强,那糟糕透了,上一代的遗留问题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无法剥离。

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层,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人生困难和抉择,孩子要学习,家长同样也要不断调整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您也许会反问到底该怎么做呢?作为成年人处理得好同事关系、处理得好朋友关系,难道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吗?还是放不下身段,抹不开面子。

五、情商不神秘但很神奇

会谈恋爱不叫情商高、事事占上风也不是情商高。情商是个长线趋势,是一个全家人通力配合的结果,短时间很难看出好坏,一个人质地的优劣也不是通过一两次考试就能得出结论。

人的意志品质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磨砺出来的,是长期的人生历练与蹉跎中写在光阴里的印痕。情商高的人从每一次受伤中找到了进步的阶梯和复活的能力,情商不高的人把它们当成了与自己针锋相对的拦路虎,怎么都绕不过去。

老话说“三岁看八十”,一颗好苗苗放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照样会长成一颗*草,可见三岁看得不只是孩子的天赋还有生长环境。在人生历程中,情商仅仅是一个人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但足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导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yz/1070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垂盆草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554号-7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