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手犹拳已箸长,菊苗初甲可羹尝。山村富贵无人享,一路春风野菜香。——宋·杨万里《宿南岭驿二首》
井边草的中文学名是:井边草
井边草的别称有:黑枸杞、凤尾草、井口边草等。
井边草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蕨类植物门——薄囊蕨纲——水龙骨目——凤尾蕨科——凤尾蕨属——粗糙凤尾蕨。
井边草的采收时间为:7-9月
井边草的*性:无*
井边草的入药部位:根茎或全草。
井边草的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井边草的归经:归肝、大肠、膀胱经。
井边草的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井边草的主治:主要用于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等疾病。
井边草的相关配伍
1、治慢性肝炎:井边草9g,垂盆草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2、治尿路感染:井边草15g,海金沙9g,石韦12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3.治腰背痛:(井边草)根茎9g,煎服。(《云南中草药》);4.骨折:(井边草)捣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井边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井边草的采集加工: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井边草的形态特征
井边草即粗糙凤尾蕨又名阔叶凤尾蕨(《台湾植物志》),为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30-60cm;根茎短,横生,密生深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近革质,丛生,二型;叶柄多为红棕色,粗糙,有小瘤;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长30-60cm,基部羽片下侧分叉;营养叶裂片为长线形,宽可达1.2cm,边缘有锯齿;孢子叶裂片为长线形,宽4.5-6cm;叶脉羽状,侧脉有时分叉;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下面两侧边缘着生,囊群盖为膜质、线形。
井边草的生长环境
井边草生于海拔-m的河谷、石缝和山林湿地;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井边草的繁殖方式
1、孢子繁殖法:井边草不开花,所以没有种子,通常是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由于孢子越新鲜,发芽越快,发芽率越高,所以在孢子成熟后,尽快收集播种;孢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繁殖率较高,播种前先对栽植容器和基质消*,并保持清洁卫生;添加浓度低于2%的蔗糖作为培养基时,成苗率 ;孢子萌发后,待苗长至一程度时便可上盆栽培。
2、分株繁殖法:分株繁殖是蕨类植物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繁殖成活率低,一般在繁殖量不大时采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家庭盆栽井边草,通常在4、5月份分株,分株前,减少浇水,以便于脱土。脱土后,用利器把植株分为3-4丛,再分栽在小盆中,精心护养,直至块茎部位生出初生叶,形成新植株。
井边草的观赏价值
中国具有丰富的蕨类资源,它们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花与果实,然而它们以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丰富多变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在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井边草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淡、微苦,凉。”“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辛、微苦,凉。”“治咽喉炎,肠炎,尿路感染,疮疖。”。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时常在草丛里可观察到此植物,就想写出来与各亲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来源:网络、书籍、实物考察、团队合作、朋友资助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