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垂盆草 > 垂盆草养殖 > 正文 > 正文

茹十眉专辑病*性肝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3/15 15:08:41

病*性肝炎

1.典型症状:有与肝炎病人接触史,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及/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染。

2.实验室检查:尿中尿胆原含量增加,谷丙转氨酶增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锌浊度试验均可出现异常;*疸型肝炎患者,尿内胆红素可呈阳性,总胆红素及一分钟胆红素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3.本病多属中医托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胁胀’’、“阴*”、“虚劳’’等范畴。

一、急性期

(一)无*疸型

基本方

蒲公英18~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克 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9克

加减法

1.湿偏重:加苍术9克。

2.热偏重:加*芩9克,或猪胆汁炒*连3克。

3。脘腹胀: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

4.犬便溏薄;制大*减量,加炒自术9克、焦六曲12克。

5.疲乏明显:加糯稻根30克。

6。肝区痛明显: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

7.食欲减退明显:加炒谷芽9克、炒麦芽9克,或用炙鸡金(研末),每次3克,每目2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土茯苓渗湿,广郁金疏肝理气,例大*荡涤温热之壅滞,秦皮清肝泄热。

参考,

1.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继运,肝失疏泄而成;治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为主。

2。清热解*药如板蓝根、一见喜、铁扁担、虎杖、垂盆草、过路*、半边莲、紫参、败酱草、凤尾草,化湿利尿药如藿香、佩兰、生苡仁、车前草、玉米须、金钱草,疏肝理气药如制香附、莪术、砂仁、柴胡、川朴、青皮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平胃散(和胃、理气、化湿),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等;愈后宜续服清肝扶脾丸或强肝丸(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理气舒肝),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病*对肝脏的损害。

4.据报道柴胡、乌梅、五味子、金樱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野菊花、田基*、一见喜、当归龙荟丸、生地与柴胡同用、板蓝根与岗稔根同用,均有降转氨蔫作用;虎杖、*柏、大*、贯众、鱼腥草、晚蚕砂,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

预防

1·杨树枝、柳树枝各30克,水煎成毫升,每服毫升,每日2次。

2.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成毫升,每日1次,连服3~5天。

3.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煎服l剂,连服7天。

4.甘露消*丹12克(温开水吞服),每日1次,连服5~7天.

(二)*疸型

基本方

茵陈15~30克 生山栀9克*柏9克生大*9克(后入)*芩9克生甘草3克 七叶一枝花30克

加减法

1.挟风寒:加麻*6克。

2.湿偏盛:加土茯苓15克。

3.热偏盛:加龙胆草9克。

1.肝大明显:加丹参l5克。

5.脾大明显加炙鳖甲12克

6.*疸持久不退:加青黛0。9克、明矾0·45克(研末),入胶囊饭后吞服,每日3次。

方义

基本方茵陈清利湿热;山栀、*芩、*桕泻火,大*荡涤肠胃,前后分消,使湿热从二便而出;生甘草、七叶一枝花降泄、清热解*。

二、慢性期

基本方

 当归9克 丹参12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炙*芪12克 广郁金9克 败酱草30克

加减法

1.食欲减退:加焦山楂12克 炒麦芽12克。

2.湿偏盛:加干藿香9克 佩兰9克 生米仁12克

3.热偏盛:加生山栀9 *连3克。

4.湿热两盛:加茵陈15克 生山栀9克。

5.低热:加银柴胡9克 川石斛9克

6·脾肿大:加乌梅4.5克、炙整甲l2克(先煎)。

7·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

8·早期肝硬化:加三棱9克、莪术12克、炮山甲12克(先煎)。

9·*疸晦暗不退:加茵陈15克、熟附片9克(先煎)。

l0·脾虚:加白术12克、茯苓12克。

11.气虚:加*参12克。

12.血虚:加制首乌12克。

13.阴虚:加生地12克、北沙参12克。

14.阳虚:加仙灵脾12克、肉桂3克(后入)。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赤芍活血散瘀,广郁金开肝气之郁结,炙*芪益气健脾,辅以败酱草清热解*而祛余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yz/934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垂盆草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554号-7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