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渗湿药
利湿退*药
垂盆草Chuípéncǎo
中药图鉴
垂盆草原态
来源
《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
山护花、鼠牙半支、半枝莲、狗牙草、佛指甲、瓜子草、狗牙半支
英文学名
HerbaSediSarmentosi
处方用名
垂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先垂盆草(鲜草,作用较好)
药用
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浙江、江苏,均为野生。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
甘、淡,凉。
归经
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
利湿退*,清热解*
临床应用
1.湿热*疸,小便不利。本品能利湿退*。用于湿热*疸,小便不利,常与虎杖、茵陈等同用。2.痈肿疮疡,咽痛,*蛇咬伤,烧烫伤。本品有清热解*及消痈散肿之功效。用于痈肿疮疡,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野菊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药;用于咽喉肿痛,常与山豆根同用;治疗*蛇咬伤,常与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配伍。治疗烧烫伤,可鲜品捣汁外涂。
用量用法
煎服,15~30g。
按语
1.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蛇咬伤的常用草药,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可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临床初步体会,有些病患在停药后又有转氨脢升高的现象,为了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2.本品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以用“垂盆草”的名称为妥。
文献摘录
1.《本草纲目拾遗》:“性寒,消痈肿,治湿郁水肿。”又“治诸*及汤烙伤,疗痈,虫蛇螫咬。”2.《天宝本草》:“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垂盆草含 异石榴皮碱等生物碱,景天庚糖、果糖、蔗糖等。2.药理作用:垂盆草有保肝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3.临床研究:据报道,鲜垂盆草,水煎服,治疗急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有降转氨酶作用(医学情况交流(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7:27)。鲜垂盆草、捣烂外敷,用量以覆病灶为度,治疗颈痈,疗效显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
长按识别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白癜风医院咨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tj/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