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
在《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中,屋顶绿化被解释为“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顶面的绿化”,此定义稍显笼统。《北标》中,将屋顶绿化定义为“在高出地面以上,底部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上标》中屋顶绿化的定义为“以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以植物为主体,不与自然土壤接壤的绿化方式。”《广标》中屋顶绿化的定义则是“位于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不与大地自然土壤相连的绿化。”可见,屋顶绿化最核心的特征是“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植物生长环境与地面种植区别很大,我们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围绕这一特征进行研究。二
分类
《北标》将屋顶绿化划分为“花园式屋顶绿化”和“简单式屋顶绿化”两种:前者设置园林小品,具有游览休憩功能;后者无园林小品,不允许非维修人员进入。《广标》将屋顶绿化划分为“花园式屋顶绿化”,“半花园式屋顶绿化”和“简单式屋顶绿化”,相当于在《北标》基础上,增加了花园式屋顶绿化和简单式屋顶绿化之间的过渡阶段。《上标》将屋顶绿化划分为“花园式屋顶绿化”,“组合式屋顶绿化”和“草坪式屋顶绿化”:花园式屋顶绿化内容丰富,游览休闲功能突出;组合式屋顶绿化和草坪式屋顶绿化游览休闲功能较弱,两者区别在于植物配置方面——组合式屋顶绿化采用乔灌草多层配置,草坪式屋顶绿化仅采用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总体来看,屋顶绿化有“花园式”和“草坪式”两个极端,中间存在一系列过渡变化,不同的标准分类方式略有不同。花园式屋顶绿化
草坪式屋顶绿化
组合式屋顶绿化
三
设计原则
1、安全性:应在满足屋顶荷载的前提下进行屋顶绿化设计;2、生态性:植物选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原则;3、景观性:体现植物造景特色;4、经济性:应充分考虑降低施工和后期养护成本。四
基本构造
屋顶绿化的基本构造自上而下为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排蓄水层—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建筑屋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屋顶绿化基本构造层次示意图(来源《屋顶绿化标准DB11/T-》)1、植被层:(1)树种选择屋顶绿化植物材料应选择耐旱、抗风、耐热、生长缓慢、耐修剪、滞尘能力强、低维护管理的植物种类。可用植物品种:小乔木:圆柏,侧柏,龙柏,白皮松,油松,玉兰,金叶榆,海棠类,紫叶李,寿星桃,山桃,紫叶桃,碧桃,樱花,金枝槐,紫叶*栌,石榴。灌木:紫叶小檗,平枝栒子,棣棠,郁李,榆叶梅,珍珠梅,月季,*刺玫,多花胡枝子,太平花,小花溲疏,冬青卫矛,小叶*杨,木槿,红瑞木,偃伏梾木,连翘,迎春,金叶女贞,丁香,木本香薷,小紫珠,金叶莸,荆条,金银木,锦带花。地被:鹿角桧,沙地柏,景天三七,佛甲草,垂盆草,八宝景天,矾根,福禄考,薄荷,鼠尾草,千屈菜,金鸡菊,萱草,玉簪,紫萼,土麦冬,马蔺,鸢尾,蓝羊矛,狼尾草,拂子茅,柳枝稷,芒,地锦,常春藤。(2)树木固定屋顶绿化的乔灌木高度大于2m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包括地上支撑固定法,地上牵引固定法和地下锚固法。地上支撑固定法地上牵引固定法地下锚固法2、基质层种植基质大体分为改良土(田园土+轻质骨料+肥料)和无机基质(轻质骨料+无机肥料)两种,要求基质的重量轻以降低荷载,其厚度要求各地有所区别:北京:植物种类
种植基质
草坪、地被
小灌木
大灌木
小乔木
厚度(mm)
上海:植物种类
种植基质
草坪、地被
小灌木
大灌木
小乔木
厚度(mm)
-
-
-
-1
广州:
3、过滤层通常为土工布或无纺布铺设而成,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种植基质流失并进入下层结构,同时保证水的下渗。4、排蓄水层可采用排蓄水板或卵石、陶粒等材料,作用是将降水或浇灌后下渗的多余水分排走,避免积水增加屋面荷载、影响植物生存;排蓄水层材料自身的孔隙则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5、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上应设置保护层对其加以保护,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土工布、无纺布等材料。6、耐根穿刺防水层用于防水并阻止植物根系破坏建筑屋面。可采用的材料包括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PVC防水卷材等。7、普通防水层包括卷材防水层,刚性防水层,涂膜防水层三种类型,用于防止水渗入建筑屋面结构中。五
总结
屋顶绿化位于建筑或构筑物的顶部,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其面临的问题来自于三方面:一、屋顶环境恶劣,如日晒强烈、风速较高、水分蒸发快且不能通过地下得到补充,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当考虑耐性强的品种;二、建筑结构对屋顶荷载要求严格,屋顶绿化应尽量降低自重(主要是种植基质的重量),除采用轻质材料外,还应限制基质的厚度,植物选择也因此受到限制;三、积水可能造成屋顶荷载过大并影响植物成活,屋顶绿化需着重做好底部的排水工作,同时避免渗水、根系活动对建筑的破坏。END官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yl/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