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这种具有独特功效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它能够利水渗湿,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种中药材的相关知识。垂盆草,又称狗牙草、瓜子草、石指甲、狗牙瓣,是一味利水渗湿的中药材。其性味甘淡,凉而入肝、胆、小肠经,具有利湿退黄和清热解毒的双重功效。主治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及烫伤等病症。此外,垂盆草还可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垂盆草与矮地茶的配伍垂盆草,这味甘淡而凉的中药材,长于利湿退黄与清热解毒。而矮地茶,虽味苦辛却性平,不仅能清利湿热,还能活血化瘀。将二者合用,其功效在于利湿退黄与清热解毒,特别适用于湿热黄疸的病症。
产地分布垂盆草的分布广泛,遍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9个省份。无论是在江苏、浙江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安徽、福建、江西等内陆省份,甚至是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带,亦或是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西部区域,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民间传说某年大水过后,乡邻们饥不择食,以腐坏的动植物为食,结果染上了疾病,相互传染,一时间,恶疾遍布,伊山一岭的坟冢连绵。后来,伊尹听说伊山一岭出现了巨蟾,体硕额阔,重达数斤。他决定前往探寻。
登上山岭,伊尹目睹了凄惨的景象,得知乡民们患上了无法治愈的恶疾,面色苍黄,体腹肿胀,无精打采。经过诊断,他确定这是肝病,并尝试用汤药治疗,但效果不佳。不久后,他自己也被传染,病情日益严重,众人无奈离去,只剩下伊尹一人在棺材山坡的岩洞中。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伊尹发现岩洞外有几只巨蟾守护着周围的绿色叶草。这些草藤蔓延伸,三叶轮生,叶小形垂,状似鼠牙,肥硕翠嫩。尽管伊尹腹中饱涨,但他还是忍不住尝试了几株。咀嚼后,他发现一股清新气息直冲咽喉,精神为之一振。于是,他配以茵陈等草药制成汤液服用,竟然发现毒解热清、肿消尿畅。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胀腹逐渐消退,病体也奇迹般地康复了。
伊尹将这种草药制成汤剂施用于患病的乡民们,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了纪念这种草药,伊尹根据其形垂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垂盆草”。
古籍摘要《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垂盆草性寒凉,能消除痈肿,治疗湿郁水肿。”同时指出,“它还能治疗各种毒疮、烫伤、火伤以及虫蛇咬伤。”
《天宝本草》中描述:“垂盆草能利小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于火疮肿痛、汤火伤以及湿热淋症等都有疗效。”
此外,《中药大辞典》也指出:“垂盆草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并能降低谷丙转氨酶。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活动期。”手机轻轻一扫,即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zz/1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