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是野菜的宝库,是我家周围的土地从漫长冬眠中苏醒过来发出换了声音的节日。看到水芹在去年同一个地方等着我,穿着长筒靴进去采摘水芹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最近读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新作《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这位写出过《寺泊》《火烧金阁寺》的文学大家,因为受到一群编辑的怂恿,被诓到轻井泽的山里住了一年,这本食记记录了他如何按月份利用身边应季的食材,烹饪日常美食。
漫长的冬日过后,人们无比渴慕春天的到来。人们逐渐把接收到春的信号转变成了文化,进而有了风俗和仪式感。而春日的原味,大约就是“吃土”的味道。在这样一个万物新生的季节,品尝大自然的馈赠,通过与土地、河流的亲密接触,实现对大地的反哺,物尽其用,拉开新一年的序幕。3月和4月篇中,读到“河水还是冰冷刺骨,透过长筒靴砭人肌骨,咕叽咕叽地踩踏着泥土前去寻找,突然在水草旁边发现一片水芹,心情激动”。没经历过在漫长严冬里焦急等待春天的人自然不会感同身受,继而落泪,后知生命的可贵。原来认真吃饭也能得出人生感悟啊。
要说把吃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中国可不比日本差,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的另一重重要身份便是老饕,这种对吃仪式感的塑造,在民国时期更是达到顶峰,梁实秋、谭延闿、唐鲁孙……都是鼎鼎有名的美食家和写食家。对于食春,他们更不吝笔墨,周作人得其“深”,汪曾祺妙在“俗”。
这些文学大家写“食”的绝妙之处恰恰在于并非只是在说食本身,更是在讲食物与人与地的关系。以汪老的文章为例,不仅能让你在云南吃上一年,也能让你更好地了解昆明、宣威的风俗。近一些的有台湾作家洪振宇的《旅人的食材历》,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台湾味道,春天的台湾,春韭是永远的乡愁,还有立春 三星葱,以及味美正骚骚的苋菜。《二十四分之一挑食》里更是专门上山入地去拜访这些食材。最近上映的《舌尖上的中国3》饱受诟病,正是既没拍出食物的诱人,在地的故事也没有引起共情。
3月刊的我们,便聚焦春日的美食,并通过这些鲜味去观察一地的水土、风貌、民俗、人情,成为旅行的线索,以这些江湖菜为媒,重新认识故乡,以及明白我们为何要尊重脚下的土地。毕竟在“不时不食”面前,万物平等,路易十四是太阳王又能怎样,为了吃上一口春笋还不是要在凡尔赛宫搭暖棚。当然你的脚步可以不局限于中国,荷兰的鲱鱼、日本的樱花果子……连刻板的英国人到了春日,也会推着 的春季奶酪蓝芝士从山坡上滚下来,哪里还有《重返布赖兹赫德庄园》里吃田凫蛋的优雅劲儿。
等待春天的不仅是饕客,本期伊朗地下的艺术家们,也在等待艺术冲破*治的束缚破土而生。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布拉哈,也要重新审视中亚的未来。不管怎么样,春日来了,蛰伏了一冬的人也该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心在远方,路在脚下。
烟花三月赴春宴
开春时节,万物复苏。食物也像遵守着一场不会食言的约定,如约而至。在云南,一场春雨后,野菜扑啦啦地从地头冒起,菜根、沙松尖、头发菜和许多叫不上名的野菜,能达到多种。到了江南,家家自有一张“吃鱼时间表”,把刀鱼、鳜鱼、鲥鱼列地整整齐齐。川西北的“碉楼”养蜂法,出产的蜜像松脂一般黏稠。广东沿海保留着最古老的工艺,把春天做成了一方点心。东北黑土地上的蘑菇“聚会”,念念名字都像能闻到热腾腾的铁锅香味儿……美食和春光都不可辜负,大约是人们和自然相处中形成的最有烟火气的生活美学。当食物在时令下交错纵横时,我们也好像发现了春的更多面。
3月吃春地图
▼
旅行家杂志3月刊
专题
烟花三月赴春宴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冯祎王冰贺兰
设计
史诺陈洋刘畅
●Content●
●云南:大山里的野菜食堂
●四川:蜜蜂引路,春蜜飘香
●江苏:春江水暖,正是江鲜欲上时
●广东:甜蜜的,三日等一籺
●东北:早春入深林,复照蘑菇上
●云南●
大山里的野菜食堂
云南守着山,山就是他们的食堂。
守着25个少数民族,传统做法就是菜谱。
每年春雨后,这里的鲜嫩野菜正当季,寻常就能看到七八十种。
逛菜市,更是堪比珍奇蔬菜展览会:沙松尖、野葱、刺老包、紫色土豆、头发菜……
莫说是外地人,连非本地的云南人,也只能认出小半儿。
民间更有着“云南十九怪,开着宝马吃野菜”的热情。
●四川●
蜜蜂引路,春蜜飘香
川西北,植被茂盛,花源充足,
从古至今,当地农人都将牧蜂种田作为谋生手段。
由于大山的阻隔,这里的蜂农至今还在使用碉楼养蜂、棒棒巢这样原始的养蜂方法,
严格遵守着一年取一次蜜的传统。而春天,恰恰是营养丰富的春蜜上市的时节。
历时两年时间,我走遍四川西部深山,由我国独有的中华蜜蜂引路,
一路上遇见了无数养蜂人,还找到了中国 的蜜源地。
●江苏●
春江水暖,正是江鲜欲上时
江边人的春天,不光要赏花踏青,
更是一年中吃江鲜的好时机。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下游段的城市,
广受江河福泽,一冬的积蓄让水中鱼儿变得肥美鲜嫩,成为不少食客奔赴江边的理由。
但要想尝到口应季江鱼的鲜,时节、地缘一样都缺不得。
●广东●
甜蜜的,三日等一籺
农历二月,许多地方还在严寒中等待春的到来,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吴川*坡已满目青翠、生机盎然,一种叫田艾的植物在垄上开花。
在“二月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人们仍会用古老的方法制作田艾籺,
从采鲜艾、做籺婆、炒籺心……几十个繁复步骤,一丝不苟。
一株普通的草,在巧手之下,变成了等上三日也值得的“点心 ”!
●东北●
早春入深林,复照蘑菇上
3月初的东北,乍暖还寒,冬眠的气息仍氤氲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唯有在村镇的市集上,能感受到初春的到来。茧蛹、小河鱼、林蛙、婆婆丁、山胡萝卜、小根菜……
当然,最不能少的是东北的各种蘑菇,此时蘑菇上携带着新春阳光的关照,
和泥土复苏的清新味道,是其他季节代替不了的。对于东北人而言,蘑菇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蘑菇在东北山林里俯拾皆是,辨别其是否能吃可算是判断东北人的标准之一;
小鸡炖蘑菇既是最能代表东北菜“大杂烩”精髓的,也是公认的“挑女婿”菜;
由蘑菇衍生的土词土语更是层出不穷。
初春游东北,不妨就为了这一簇野味,深入山林吧。
更多好旅行
目的地
特色线路
旅行方式
乡村
茅贡计划,造了一个村
街区
华盛顿樱花节,春日盛宴
报道
布哈拉,博弈与离散
影像
德黑兰,地下在舞动
自驾
南疆,只愿“春梦”不醒
生活
看丹麦人制造幸福
房车
小情侣的“飞屋”环中国记
消费
罗马,有一种高级购物叫Rinascente
航空
英国航空:空中的绅士之心
黎幺
讽刺作家的田园诗
胡成
台湾纪行——由南京到高雄
齐栋
缅甸铁道,一座失乐园
马家辉
上海的雪
-END-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zz/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