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味—庙会
庙会,古代称作庙市。起于元代在北京出现,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今日北京地坛庙会
旧时北京庙会一角
咱们先聊聊庙会的历史。以我推测,庙会历史比庙的历史晚不了多少,固然说没有庙哪有庙会,庙会就有了附带着成立的可能。北京城内最早的寺院,现在还活着的当属辽代所建的白塔寺,传闻西便门外白云观为唐代天长观旧址,但未知可否,右安门外草桥也传闻有唐代万福寺旧址。妙应寺白塔
民国时期北京白云观
如果这些传闻是真的,那么北京唐代就有庙宇了。在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北京的庙宇益见繁盛,其 者有下列诸庙:花市火神庙、卧佛寺、蟠桃宫、大钟寺、护国寺、东岳庙等均有庙会。那么问题来了,北京庙会的意义何在?北京的庙会大概分成四类:。。。
,进香敬神的庙会。这种庙会是每逢祭日庙之住持开了庙门,让信仰佛教的人们来烧香敬神的,这是以宗教仪式为中心,至于商业活动及游人赏乐则为附属的。北京雍和宫庙会每年都有为了抢得头柱香而排队几十个小时的景象
旧时雍和宫庙会
第二,这一种可以叫做借佛游春的庙会。因为这是以游乐为中心,其余宗教事务及商业事物都处于附属地位。
例如:农历正月十九日之白云观,称为宴九节或燕九节就是这一种,大概就是全世界道教同志纪念全真教掌门丘处机祖师的一次盛会。
还有一个就是,三月初三之蟠桃宫庙会。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曾有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匠地飏。"这一天男女老幼在东便门内柳堤之阴走马射箭,实则踏青,至于到蟠桃宫上香倒是成了附属品。抖空竹的艺人
老北京习俗“拴娃娃”
近几年蟠桃宫庙会又死而复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御驾亲征。
庙会包括汉族民间文艺展演、民间手工艺品展示、老北京小吃及向居民提供免费咨询等。
与春节庙会不同,蟠桃宫庙会有特有的老北京风俗"拴娃娃",这一风俗在北京已消失数十年了。"旧时人们期盼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每逢庙会便有不少人专门赶往蟠桃宫拴娃娃。"这句是组委会说的。拴娃娃
第三,纯商业性质的庙会。这种庙会大多是庙宇中间的空地上,并且延伸到庙旁的街道与街市。这种庙会也称为庙市。当年比较有名的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庙会都是这类。旧时隆福寺庙会
场院南半边的摊位主要卖簸箕、竹柳什物、炊事用具等,北半边的摊位大多卖古玩、瓷器、珠宝等
白塔寺庙会放生
白塔寺庙会卖药的小贩
第四,转化了的庙会。这种庙会虽然地址在庙宇附近,但在名称上,因为有一种更强有力的征迹却完全改变了。这一种庙会只有买卖交易活动,没有娱乐和宗教活动。现在崇文门外的花市,曾经就是因为花市的火神庙庙会发展而来的,反而后来火神庙庙会已少人知晓。老玩具—噗噗噔
母女俩头上戴的绢花
所以北京人一般所说的庙会,就包含了香火、香会、香市、庙市、市集这几种意义。庙会归来赶车的爷孙俩
明天就是鸡年了,猴年的 一次的彩蛋咱们来看看儿时的一件玩具~
这样一个铁皮玩具是否还在您的记忆里?
您用手握住下面铁环,轻轻一捏,上面两只大公鸡就轮番的啄食铁盘。
大师兄走了~吉庆来了~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生活美满,事业有成,珠玉满堂,多寿多富,财大气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新春快乐!客官如果您看了觉得满意
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ipencaoa.com/cpczz/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