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类题目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选题之一,较前几年相比,年中考涉及该话题的题目比例有所降低,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从题目类型来看,主要有两类。
1.命题作文。如山东烟台《就这样被打动》、山东德州《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照亮》、湖北咸宁《那些暖心的话语》、辽宁大连《久违的美好》、广东广州《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等。
2.材料作文。如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天,我看见一位牧民在草场上刨着什么,好半天都不离开。我走过去,见他神情专注,双手小心翼翼地刨着一株草周围的沙子,我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在帮它呀。去年,风调皮得很,刮到这里,不光刮来了雪,还刮来了沙子,把小小的一株草埋住了。”“它今年能长出来吗?”“能,能长出来。去年它在嘛,喂了我的羊,今年我们不能不再见面。”我不再问他什么。他知道一株草今年没长出来,就用手把压住它的沙子刨去。在他心中,一株草与牧场、牛羊一样重要。
从这两类题目来看,都没有很明显地点出“真情”,而是含蓄地涵盖了“真情”这一主题,需要考生结合实际确定具体的立意方向。
综上所述,可以推测在年的中考中,直接要求写“真情”这一主题的作文应该也不会占比太重,但由于“真情”涵盖的面比较大,很多作文在选材时难免都会与此相关,所以平时我们要留心生活,用心体验那些“真情”故事带来的美好,多多加强这方面的写作练习,以便为考场作文打好基础。
技法指南1.围绕主题,恰当取舍。“真情”这个话题非常宽泛,可以写的方面很多,若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就会造成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因此,首先要确定想写的对象,即“谁跟谁”的友情、亲情或师生情等。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人物之间的故事加以理顺,大胆取舍,抓住最能体现主题的一件或几件事,加以集中描摹,以更好地突出主题。
2.抓住焦点,细致刻画。真情实感往往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对于以“真情”为主题的文章来说,以情取胜无疑是其核心。如果文章通篇都是笼统概括的叙述,即使是写亲身经历过的事,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通过对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交往进行细节描写,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以情动人。
3.合理想象,力求出新。这种常规类型的作文最容易落入俗套。要认真思考一下,你要写的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动。是因为同学间的友情而感动?还是因为老师的关爱而感动? 能选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有点新意 ,比如从与同学交往的矛盾坎坷中慢慢感悟出蕴含其中的真情,从老师对你的严厉教导中最终体会到深沉的师爱等等。在行文的曲折中写出人生认识,文章才有深度。
佳作秀场怀念那抹背影
王淳睿
“呼——呼——”,寒风猛烈地咆哮着,天空中聚满了铅块般沉重的乌云,压得人胸口直发闷。
候车厅内挤满了人,有出门旅行的,有回家过年的,有各种叫卖的……人头攒动,大包小包,锅碗瓢盆……显得十分嘈杂。我异地求学,要利用寒假到北京学外语。本想独自一个人去,可她却执意要来车站送我,万般无奈,只能依着她。
因为家境不宽裕,所以她平时并不太注重穿着,今天穿得格外简朴。下身先不提,关键在于她那件土到掉渣的花袄,简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风格!谁看谁笑话。
“到北京的****次乘客,请您拿好自己的行李,到二号窗口检票。”
听到这声音,我内心不禁一阵狂喜,连血液都沸腾起来——终于摆脱她了!我拖着拉杆箱,没跟她打声招呼,一气冲到了检票口。
她却跟着过来了,“我送你到车上吧。”我一声也没吭,头扭向别处,哼起了小调。
呼啸的寒风丝毫没有一点要减弱的迹象。
爬到车上,我已是冻得满脸通红。她帮我放好行李,没再说什么,便向车外走去。我望着她下了车,她的背影在寒风中看起来更加瘦小,像孤立的蓬篙,风一用力,就会折断。我的眼角突然感觉涩涩的,有一种温热的液体在里面涌动。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敲击车玻璃的声音。一抬头,她正隔着车窗看着我,蠕动的嘴唇似乎在嘱咐着什么,嘴里呵出的雾气,不一会儿便在额前的头发上凝成了一层白霜。她的身子因寒冷而战栗了一下,她本能地裹紧了那件花袄。
我冲着车窗大喊着让她回去,她终于依依不舍地向远处走去。看着她在冷风中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突然酸酸的。
车窗外的树枝光秃秃地擎在空中,我丝毫没有了刚才的兴奋与喜悦,孤独与无助瞬间袭上心头。
在外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给她打电话,她一边劝我不要打得太勤,浪费钱,一边却是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我照顾不好自己。
15天的学习,感觉从未有过的漫长……
回家的那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冬季难得的好天气。下了车,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她依旧穿了那件花袄,在冬日的阳光里,我感觉她是那样美丽。
现在,我一个人出门求学。夜深人静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想起她的那抹背影。
可圈可点文章写了“我”因一次外出求学经历而对母亲的情感所产生的转变,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以及深深的爱。值得称道的是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出彩,如“她的背影在寒风中看起来更加瘦小,像孤立的蓬篙,风一用力,就会折断”等,很容易牵动人内心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素材采撷雨果的“谎言”
王淳睿
雨果和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两位巨人,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巴尔扎克专程到雨果家里去拜访,在参观雨果的书房时,一不小心将桌上的一个笔筒弄掉在地。只听“啪”的一声响,笔筒当即就摔得四分五裂。巴尔扎克的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要知道,这可是雨果最喜欢的笔筒。随即,巴尔扎克一脸歉意地向雨果连连赔不是,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
谁知,雨果一点也不生气,他笑呵呵地说道:“你不必内疚。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用梨木做的赝品而已,它竟然欺骗了我这么长时间,我真恨不得扔掉它呢。”听了雨果的一番解释,巴尔扎克这才如释重负。
其实,那个笔筒是一件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真品,价值不菲。即便笔筒被摔烂了,雨果也舍不得扔掉它。等巴尔扎克走后,雨果把残缺的笔筒碎片全部捡起来,并将它们精心地珍藏了起来。
素材解读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笔筒是价值不菲的,然而为了不让不小心打碎它的朋友感到愧疚,雨果竟然说它是一件赝品。雨果用美丽的“谎言”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
小编有话说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