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性肝炎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统计调查仅乙肝病*感染者在我国就达1亿多人,有些人虽然是无症状病*携带者,但是经过肝穿病理检查发现肝脏实际已有慢性损害。笔者对于诊治病*性肝炎有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1.初期以解*祛湿为主
病*性肝炎多由于外感湿热疫*之邪所引起的以胁痛、*疸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湿热疫*之邪侵犯机体,困乏脾胃,熏蒸肝胆,伤及气血,而发生*疸等急性肝炎的表现。另外在发病的整个病程中,湿热*邪的损害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为阴邪,粘滞不散;*热易耗伤营血,损及肝脏。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该把祛湿解*作为根本大法[1]。湿热不除,邪*难解,病*性肝炎在疾病初期阶段总体以湿热*邪损害为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偏于湿热和偏于寒湿两类。当外湿较重时,要运用芳香化湿之法,外湿不重时,要应用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等方法。总之对于外来之邪要给以出路,或散、或清,或化、或利,驱邪外出。
方证举例:
①湿热兼表主症:*疸初起、轻度目*或不显、恶塞、发热、头疼身重、乏力倦怠、胸脘满闷、小便*、苔薄白或薄*,脉浮数或弦浮、右关略旺。治法:祛湿透*、清热解表。方药:麻*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丹加减。
②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疸形成)主症:身目俱*,色如橘皮,胁痛,食欲差,厌油腻,倦怠乏力,大便油腻或便秘,小便*,脉弦数或滑。治法:清热利湿,解*散结。方药:茵陈蒿汤加味,便秘合用大承气汤,肝胆热盛合用龙胆泻肝汤,呕吐加*连、竹茹。
③湿热蕴结,湿重于热(*疸形成)主症:身目俱*,但不如热重鲜明,头身日重,院腹痞满,食欲不振,厌油腻,大便不爽而塘,小便*,舌苔厚腻,脉濡缓。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味,呕吐加二陈,腹胀甚加大腹皮、厚朴、木香、炒枳壳等。
④寒湿阻滞主症:面色及肤色发*晦暗、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小便不利、畏寒怕冷、易疲倦,浑身乏力、舌胖大、苔腻垢多不见底、脉沉迟或沉涩、治法:健脾和胃,温中化湿.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腹胀、苔厚甚者加苍术、厚朴、腹皮。
在退*中茵陈和大*是治疗*疸的要药,可加入*芩、草河车、凤尾草、垂盆草、等药物以清热利湿,对退*疗效显著。根据中医的“病初在经,久病在络”“气分不治,宜治血络”的理论,临证时对重症肝炎、*疸性肝炎转氨酶和*疸持续不降时,可酌情加入益母草、王不留行、桃仁、红花、土元、赤芍等凉血解*、活血化瘀之品,尤其可重用赤芍,在应用解*药时要结合辨证用药,如血热偏重,应凉血解*,宜用金银花、蒲公英等药;如有水肿,应利湿解*,宜用金钱草、车前子、扁蓄、瞿麦等药。
2.中晚期应侧重扶正并兼顾脾胃
在病*性肝炎的中末(或恢复期)期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肝炎阶段,邪实正胜,以祛邪为主。因为湿热疫*之邪侵入而发病,由于正能抗邪,所以病邪停留卫分或气分,治疗上应以解表、利湿、解*等祛邪之法。
随着病情发展,疾病进入正邪相持阶段,或由于治疗,使湿热疫*之邪得以衰减,但正气随之耗伤;或由于过用苦寒之品,损伤正气,出现邪虽不胜,但正气亦伤的局面,就要兼顾正邪两个方面的因素,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或是攻补兼施。疾病后期,邪气已退,正气亦伤,进入正虚邪衰阶段,当以扶正为主,令其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旺盛[2]。
方证举例:
①肝肾阴虚主症: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苦或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闭或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血柔肝、滋肺阴补肾。方药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减。
②脾肾阳虚主症:畏寒喜暖、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少食纳呆、腹胀便溏、清冷、下肢水肿、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治法:健脾益气、温肾助阳。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减。
总体来说,病*性肝炎的邪*内伏、肝脾两虚、气血失调、正气不足贯穿于疾病的始终,要正确处理清热与利湿、活血与解*、扶正与祛邪、调肝与理脾的辨证关系,抓住不同阶段的矛盾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肝病的诊治过程中要顾护脾胃,早在东汉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脾胃的健运对保证肝的疏泄功能十分重要,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护脾胃,脾胃健运,有利于肝之疏泄,保证了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在治疗中要选用*参、白术、山药、扁豆、砂仁等药,处方常选用香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以调护脾胃。
对慢性肝炎,要尽早使用抗肝纤维化之品,能阻断病情向肝硬化方向发展。因为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其慢性化程度都比较高,因此,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应注意活血化瘀、软肝散结药物的应用,中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如丙型肝炎病*多由血液传播,中医认为*邪直入血分,伤及血络,耗血动血,肝又为藏血之脏,血液耗伤,肝体失养,日久萎缩而成硬化之变,所以用药多选择既能清热解*,而又能入血分之品,如水牛角、蛇莓、紫草、小蓟、大青叶等。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药亦有广阔的前途,如大*蛰虫丸、鳖甲软肝丸等,均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中草药能有效的降解肝纤维化。
3.用药之法
在治疗病*性肝炎过程中,可侧重使用花叶轻灵之品和血肉有情之品,因为肝虽为刚脏,但体阴而用阳,如果在治疗中一味使用疏肝、清肝、下利、祛*之品,势必损伤肝脏,进一步影响肝的藏血、疏泄功能,因此要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使用花叶轻灵之品和血肉有情之品[3]。
花叶具有疏散升发之作用,且花叶轻灵,不伤正气,常用具有疏肝类作用的花类药一般有葛花、扁豆花、绿萼梅、厚朴花等药物。花类药具有质轻、味淡、疏散而不伤气的特点,同时气味芳香,还有化湿作用,特别适合于慢性肝病用药。另外在病*性肝炎的恢复期,由于病*的侵袭和过用清利药物,已经损伤了肝体,因此加用血肉有情之品,这些药物一般具有柔肝、活血、软坚的作用,对治疗慢性肝病有益。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常用的血肉有情之品有紫河车、鳖甲、牡蛎、土虫、穿山甲、蝼蛄、蟋蟀、鸡内金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柔肝、软肝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使用得当,奇效如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述内容均为笔者在临床及书本上得来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望各位师长及同道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