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偏方
1.柴胡活络汤
柴胡10克,*芩10克,茵陈30克,凤尾草30克,土茯苓15克,草河车15克,炙甘草10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泽兰10克,红花10克,海螵蛸10克。
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清热利湿,凉血解*,活血通络。
急、慢性病*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证属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邪入于血分者。临床表现为:心烦口苦,肝脾肿大,胸胁满闷,肝区不适,有时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齿龈出血,小便*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
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入川楝子、元胡;若血瘀有热,脉弦细,舌绛紫暗,则加入凉血活血之双丹汤(丹皮、丹参);若湿热*邪已入血分,而又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气分湿热明显,可加入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以增强清热解*祛湿之力,名为三草活络汤。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炮姜;脐腹疼痛,加白芍、枳实;小腹疼胀而少尿者,加桂枝、茯苓;失眠少寐者,加酸枣仁、合欢皮;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尿*便秘,加水红花子、大*;心烦懊恼者,加栀子、豆豉;口渴欲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两腿无力者,加*参、麦冬、五味子;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等。(闫*堂整理)
2.变通大柴胡汤
柴胡18克大*9克白书9克枳实9克*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日1-2剂,水煎分服。
疏肝利胆。
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腻、脉弦滑为特征。
3.柴胡鳖甲汤
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土元6克,茜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滋阴清热,柔肝活络,软坚消痞。
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证属阴虚内热、气血凝滞者。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疼痛,夜晚尤为明显,腹胀,口咽发干,面色黧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热不退,衄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细数。
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则加入炮山甲粉,配合原方中炙鳖甲、煅牡蛎而成三甲散,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共奏其功。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活血止痛;大便不实而属于脾气虚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若兼有中寒者,加炮干姜温中;尿*明显者,加大金钱草、虎杖。
4.三草降压汤
益母草30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每日2~3次。
清肝泻火,滋阴柔肝,活血利水。
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
本方适应范围较广,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可随证加减,如加牛膝引火下行,加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加*芩、栀子清泄肝火,加大*泻下实热,加丹皮凉血活血,加钩藤、菊花平肝熄风,加茯苓、泽泻、滑石利湿消肿。目珠疼痛,按之如石,加茺蔚子、石斛、玄参以养肝阴。石斛是滋阴良药,不仅滋养胃阴,亦能补肝肾之虚,多用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虚火妄动者,且滋阴不碍邪,可用于阴伤有湿邪者。
在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还应重视调治病人的睡眠,保证病人获得比较充足的休息,以助于恢复血压。临诊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配合应用半夏秫米汤、温胆汤、*连阿胶汤等方。半夏能交通阴阳,是治疗失眠的佳品,但用量须大,当用15~20克,与夏枯草相伍更妙,交通阴阳,阳得以入阴,阴得以守神,故能起到安神催眠的作用。
5.苓桂茜红汤
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术8克、甘草8克、茜草10克、红花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3次。
温养心阳,温化水饮,活血化瘀。
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前区疼痛,中医辨证属于心阳虚弱、水饮不化、络脉瘀阻者。
6.治肾炎方
荆芥6克、防风6克、羌活6克、独活6克、柴胡6克、前胡6克、枳壳6克、桔梗6克、甘草6克、茯苓15~30克、川芎6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每日1剂,水煎,每日服2~3次。
疏散风邪,理气胜湿,清水上源。
各类肾脏疾病所致的尿蛋白症,中医辨证以湿胜为特征者。
7.柴胡解*汤
柴胡12~15克、*芩10克、茵陈15克、炙甘草6克、土茯苓15克、草河车15克、凤尾草15克、垂盆草15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白术10克。
每日1剂,水煎,每日2~3次。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凉血解*,活血通络。
各种急慢性病*性肝炎,中医辨证以湿热阻滞为特征者。
5.加味柴胡汤
柴胡12克,*芩6克,*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鳖甲、牡蛎各15克,红花、茜草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一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肝炎邪衰、气病及血,症见面色青黑乏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6.柴平汤
柴胡、人参、半夏、*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
服至7剂,则病减大半。嘱其“少荤多素,遇事不怒”,继续服药,将息而瘳。
治疗胃炎、肝炎
7.益胃和肝汤
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荷蒂、川楝子、郁金、白芍
滋胃阴和肝气。
口舌干燥,胃热如烙,但饮水不甚,心烦、食减,甚厌荤腥,对清淡食品,犹可下咽。胁脘皆满,噫气不除,脉弦细,舌红绛少苔。
8.渡舟软肝汤
大枣6枚,丹参30g,桂枝、生姜、熟附子、白术各10g,生麻*、甘草、细辛、三棱各6g。
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温阳散寒,通利气机,软坚,化湿。
主治主治肝硬化。
9.加味柴胡汤
柴胡12克,*芩6克,*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鳖甲、牡蛎各15克,红花、茜草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一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症见面色青黑乏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10.五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治疗失音,心悸,腰痛,疝厥等疗效显著。
11.丹栀逍遥散
丹皮、白芍(酒炒)、白术(土炒)、栀子、当归、薄荷、柴胡(酒制)、茯苓、甘草(蜜炙)
肝郁血虚、化火生热之证。
12.甘露消*丹
滑石、茵陈、*芩、石菖蒲、川贝、通草、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紫菀、杏仁、薏苡仁
治湿热咳嗽
13.柔肝滋胃饮治
川楝子、佛手、橘叶、丹皮、白芍、沙参、麦冬、玉竹、生地
柔肝、滋胃、调气。
慢性肝炎,主治胸胁满闷,胃脘痞胀,噫气,或呃逆,不欲饮食,心烦,口咽发干,失眠或多梦;或兼低烧,小便赤*,大便不爽,舌红绛无苔、脉弦细数。
此方同时对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阳性的;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时,不妨加以使用,有较好的功效。
14.益胃和肝汤
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荷蒂、川楝子、郁金、白芍
主治口舌干燥,胃热如烙,但饮水不甚,心烦、食减,甚厌荤腥,对清淡食品,犹可下咽。胁脘皆满,噫气不除,脉弦细,舌红绛少苔。治法:滋胃阴和肝气。
学习女科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百年汤方,偏方素材来源网络,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倪氏之方推荐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36个《*帝内经》气血双补:美颜、美体、抗衰冻龄绽放美丽女人第二春!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