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癌肿高发国家,国民近年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成为常见死因之一。目前对肿瘤的治疗,中医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刘嘉湘教授早在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肿瘤的中医诊治研究,首倡“扶正治癌”法。通过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扶正治癌在扶正补虚、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笔者根据全国中医 临床人才研修跟师学习期间领悟,将刘教授扶正治癌运用方法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扶正治癌本质为坚持辨证的体质调理刘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正气的虚实密切相关,正气虚弱是决定肿瘤发生的根本因素,而内外邪气的侵凌只是促使肿瘤发生的外部条件,正虚始终是决定疾病发展和病机演变的关键因素。肿瘤是一个因虚而得,因虚致实,局部属实,全身属虚,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整体疾病,瘤灶只是机体正气亏虚所致的一个局部表现。
刘教授首倡的“扶正治癌”,有别于一般所谓之“补法”。其所扶之“正”并非单纯的气、血、阴、阳,也包括脏腑功能的不协调及阴阳之不平衡,其扶正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机体体质恢复到该个体未生病时的正常态体质。其具体方法为首先辨明机体当前邪正虚实的状况,以便决定施行攻补的时机及攻补的力度等细则。患者的先天禀赋和体质、癌肿损伤脏腑的部位和程度、病程的长短以及治疗的方法和疗程等各不相同。其次须分清患者体质的阴阳虚实,辨清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通过或益气、补血,或滋阴、温阳的方法,分别调治,杜绝乱投补益药。其三,对于邪实的性质,也应辨清痰凝、*聚、气滞、血瘀的不同,分别施以软坚散结、清热解*、理气活血的治法,使聚结之邪气得以消散,人体之正气得以恢复。至于扶正与祛邪在治疗肿瘤时的主次问题,刘教授始终主张扶正是根本,扶正可为祛邪创造条件,祛邪是目的。临证时,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而动态地对扶正与祛邪的比例作出调整,以期达到纠正邪正盛衰,调整阴阳失衡,“去瘤存人”或“带瘤延年”的目的。
验案举例赵某某,男,43岁,新疆库东县人。年3月17日初诊,患者半年前肝癌术后,于年12月22日又行介入治疗,西医称其仅3个月生存期,转求刘老中医治疗,刻下胃脘隐痛,纳可,脉细弦,苔薄质偏红体胖边齿印。证属脾虚气滞,癌*未清,治予健脾理气,软坚解*。处方:太子参9g,生白术9g,茯苓15g,青皮9g,陈皮9g,八月札12g,女贞子9g,枸杞子9g,川石斛12g,蛇六谷30g,山慈菇15g,川楝子9g,延胡索15g,夏枯草15g,白英15g,龙葵15g,生牡蛎(先煎)30g,生山楂15g,鸡内金15g,天龙6g。
年6月11日二诊:诉有时脘腹部不适,痰多,脉细弦,苔薄质淡红,原方加佛手9g,半夏9g。
年11月10日三诊:10月25日腹部CT示:“肝癌术后,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肝右叶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伴出血,胆囊结石”。7月17日肝功能:ALTU/L,DBIL61.1mmol/L,总胆红素.2mmol/L,血糖8mmol/L,CA.3U/L,血常规:WBC3.5×/L。10月25日行射频治疗,现右上腹不舒,脉弦细,苔薄白质淡红。予处方:太子参9g,生白术9g,茯苓24g,猪苓15g,八月札15g,陈皮9g,鳖甲15g,枸杞子15g,女贞子9g,蛇六谷30g,山慈菇15g,绿萼梅9g,生薏苡仁30g,大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龙葵15g,生牡蛎30g,天龙6g,鸡内金15g,岩柏30g,金钱草30g,垂盆草30g。
年3月15日四诊:3月14日查肝功能:ALTU/L,γ-GTU/L,DBIL55.4U/L,脉细弦苔薄*腻质红。处方:太子参9g,生白术9g,茯苓15g,八月札12g,柴胡9g,白芍12g,绿萼梅9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岩柏30g,*芩15g,垂盆草30g,田基*30g,虎杖30g,半枝莲30g,茵陈15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生山楂15g,大枣9g,陈皮9g,半夏9g。
年6月7日五诊:纳差,胃脘不适,大便日行4~5次,神疲乏力,6月6日腹部CT示:肝硬化,肝右叶占位消融术后改变,与3月12日片相仿,腹水,脾肿大,食管下段静脉曲张。6月4日查B超示:“少量腹水”。6月1日查血ALT73.1U/L,TBIL58.6U/L,DBIL20U/L,A31.9U/L,G33.1U/L,PLT61×/L,RBC2.97×/L,CA.3U/L,脉弦细,苔薄白质淡红。原方去生山楂,加*连6g、木香9g、淮山药15g、焦楂曲各9g。
年12月19日六诊:年9月22日行肝移植,年12月16日查B超示:“肝移植术后,肝内回声增多,肝左叶混合性回声团块(肝脓肿),右侧胸腔积液”,脉细弦,苔薄腻质淡红。处方:太子参9g,炒白术9g,茯苓15g,柴胡9g,白芍12g,*芩12g,陈皮9g,姜半夏9g,红藤15g,败酱草30g,皂角刺15g,白花蛇舌草30g,岩柏30g,半枝莲30g,生山楂15g,大枣15g,鸡内金12g。
年1月16日七诊:右胁肋不适,盗汗,脉细弦,苔薄质淡红,原方加绿萼梅9g、川郁金9g。
年6月19日八诊:肝移植术后,受凉时咳嗽,余均可,脉细,苔薄质暗红。原方加桔梗6g。
按语:患者系肝癌晚期患者,手术时即告知仅3个月生存期,于术后1个月行介入治疗,并来刘老处就诊,以求中医辅助延长生命。予经验方健脾理气软坚解*方治疗,着重扶脾气为先,佐以软坚解*。3个月后复诊,舌体胖边有齿印好转,舌质由红转淡红,提示脾虚肝旺体质得以改善。又半年复诊,腹部CT提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伴出血,并出现梗阻性*疸及肝损表现,西医已行射频治疗,刘老仍守前法,加以岩柏、金钱草、垂盆草利湿退*,保肝降酶。3个月后再次就诊,查腹部CT示右叶肝癌病灶未增大,有少量腹水,肝功能及胆红素均有好转,但纳呆便溏乏力更甚,故仍守前法佐以健脾开胃。又半年后第六次就诊,西医已予行肝移植手术,但术后B超检查发现肝脓肿伴右侧胸水,西医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再来求治刘老。予前法佐以红藤、败酱草、半枝莲清热利湿解*,1个月后复诊肝脓肿及胸水均明显好转,随访至年6月19日除稍有受凉后易咳嗽外,一切正常。由此显示中医药的加入,得以将一例原本仅3个月生存期的患者生命延长三年半。
本文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第4期,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